从林芝到拉萨、羊八井……在本次一路走访的校友中,有的是战士考学,有的是毕业后回藏,有的是主动申请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戍边。这些满怀殷殷报国志的青年,凭着一往无前的勇气,义无反顾踏入这片号称“世界屋脊”的...
朱亚宗是科技哲学史领域的专家、专业技术三级教授,今年77岁的他不会上网,但同样“追星”——袁隆平就是他心中的“星”。 一个研究农业,一个研究科技哲学,相差十来岁,但缘分很奇妙,两个看似无交集的人却有过...
你有没有梦想过自己穿上军装的样子?或者梦想做一名科研工作者?梦想伸出手去触摸浩瀚太空?想象一下,当这些梦想被编织在一起,会是什么图景?国防科技大学,应该能给你答案。
“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发轫于松江之畔的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已悄然走过66个春秋。让我们从头出发,回顾研究生教育这一段成长的轨迹。
“正式入党前,系所政委问了我一个问题,我至今都难以忘记。”聊起入党初心,电子科学学院三级教授周智敏端坐在沙发上,抿了一口水,继续说道:“他问:你觉得这一纸入党申请书,到底意味着什么?”周智敏望着墙上的...
静夜里,挂钟滴嗒作响。已经过了零点,易仕和决定做完这次实验就收工。 按下启动键,风洞中传来熟悉的气流声,片刻后复归平静。易仕和一路小跑回到实验室,查看与相机相连的电脑。
近日,共青团中央印发了《共青团中央关于表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的决定》,对全国655个团组织、794名个人进行表彰。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学员大队学员三队...
从“东方红”到“北斗”、从“嫦娥”到“天宫”……“浪漫”的名字背后蕴藏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探索。今天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让我们一起细数国防科大人在航天梦中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对于每一名党员来说,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他们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底色;对于每一名军人来说,听党指挥,矢志打赢,是对党的绝对忠诚。在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走进老党员,聆听他们的入党初心。
令人瞩目的是,在科研一线挑大梁唱主角的是一批年轻文职人员。该教研室通过本校博士毕业留校、博士后选调等形式吸纳了大批优秀文职人员,占比达到75%,他们平均年龄33岁,博士占比89%。矢志在重大任务中成长...
农谚说:“三月三,蛇出山;九月九,蛇进土”。然而,就在20年前一个春寒料峭的二月,我国第一条机器蛇(又称蛇形机器人)却在我校5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硕士研究生的“孵化”下,悠然出“洞”了。
“你看这条线,越陡峭就证明沙尘暴对激光和红外辐射的衰减越厉害。”指着屏幕上几条清晰的线段,胡帅认真的分析道。近年来,在气象海洋学院多了一支朝气蓬勃的文职队伍,“90”后成为新的主力军。他们用青春蓬勃的...
一枚枚军功章,记录了一段段令人难忘的红色故事。每一枚“宝贝”的背后,都是一段光辉岁月,是老一代人对后辈的殷切期望,更是新一代人理应传承的使命担当。 打开尘封的皮箱,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战火味......
看了央视播放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不惑之年的李柔刚心绪难平。曾祖父的形象那么远,又那么近,远到他的生命早早定格于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年代,斯人已逝,故迹难寻;近到透过荧幕,仿佛又重新伴随他走过了那段“...
“高教授太厉害了,自从他来到激光教研室,好像一个分界线,我们这些跟着参加实验的人,水平一下子就提高了一步。”好友丁金星在谈起高伯龙初到实验室的贡献时,笑容满面。
“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它填补了我国巨型计算机的空白,标志着中国进入世界巨型计算机的研制行列!”这台巨型计算机,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争气...
在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员宫梓怡的家中,有着很多“传家宝”:外公和父亲的旧军装、军功章、立功奖状......她的外公和父亲都是军人,也都早早加入了共产党。她从小听着外公和父亲的故事长大,老一辈共产...
近日,十级单杠挑战火遍全网。国防科大军事基础教育学院2020级学员杨文彬也是一位“杠上大神”。他的挑战视频经国防科大抖音、快手发布后,获七百万播放量、二十万点赞,因为在单杠项目上的“碾压式”存在,同学...
今天是哈军工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陈赓大将逝世60周年纪念日。他是“黄埔三杰”之一,也是常胜将军;他是开国大将,更是哈军工的创办者;他站在现代战争的高度,高瞻远瞩地瞄准了军事科学的尖端技术,一上手就创...
任教三十年来,不断有名牌高校、知名企业单位抛来橄榄枝,许以高薪优待,她始终初心笃定、不为所动,矢志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贡献毕生力量;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