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
春夏之交,大洋深处,海军某新型导弹驱逐舰开展近一个月的联合对抗训练后,顺利抵达某军港。期间,多项实战化演训任务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列装该舰艇的某型自主导航核心装备——由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光电惯...
“原子级制造是以制造具备颠覆性性能的材料、器件与系统为目标,其发展将推动人类制造技术走向极限水平……”日前,刚参加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子级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论坛的彭小强,马不停蹄地投身到国家...
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首颗北斗备份卫星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的首颗备份卫星。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导航与时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承研...
战场复杂地貌,某新型武器像“双眼”一样迅速捕捉目标,类脑芯片存算一体的新特点,让它几乎在识别目标的同时,就已准确下达指令。相较于传统芯片,它的反应速度大大提升,同时能耗也能大幅降低。这是电子科学学院青...
赣北某试验场,大雨瓢泼。傍晚时分,一切准备就绪,已连续奋战了5天的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副教授、文职人员唐宇按照要求,绕行到山后安全区域。“轰!”一声巨响传来,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树叶簌簌落下。顾不上...
盛夏时节,一场演习在沿海“打响”,由电子科学学院张姣参与研制的智能认知电台赴某集团军参加了这次演习,当两栖登陆车与营指挥所之间的“作战决策”数据和多台登陆车之间的态势信息共享在显示屏时,现场响起了热烈...
初谈到“气象炸弹”一词时,余沛龙眼带笑意,“这是少有的气象术语里与军事相关的概念。”他向记者解释,“气象炸弹”又称温带爆发性气旋,其特点如名字一般,变化快、破坏力强、难预测。面对瞬息万变的海战场,气象...
杨林永站在一台光学实验装置前,头戴护目镜,执笔详细记录着每个实验步骤和数据。他精确地调整透镜、反射镜和光纤等多个部件,激光光束在直径仅为数微米的孔径中自由穿梭。光纤发出了耀眼的绿色荧光,但其独特之处,...
“叮当”清脆的短信铃声响起。3月9日傍晚时分,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郑春满点开手机信息,看到“圆满成功!”几个字,一颗悬着的心彻底放下来。此时,晚霞晕染了黄昏,千里之遥的外场,一场重要试验刚刚结...
实验室里,智能科学学院的张勇猛看着某兵器单位发来的应用证明,热血沸腾,“解决了20转/秒高转速条件下全工况弹体滚姿态高精度测量难题。”他认真的读着,生怕错过一个字,因为这份应用证明标志着,这款由他和团...
近日,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鞠晓生副教授与武汉大学蒋盛君、中国社会科学院赵奇锋合作研究的论文“Innovation effects of academic executives: Evidenc...
近日,2022年度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ICC)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授奖项目共计13项,学校5个项目(含1项参与)荣获一等奖。
近日,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团队实现了低脉冲磁场条件下相控高功率微波的高效率相干合成,研究成果以“脉冲磁场导引两路X波段三轴速调管放大器产生相位调控高功率微波的相干合成”为题发...
近日,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刘忠教授课题组与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及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相关课题组合作,首次提出了一种深度强化学习的方法高效求解伊辛模型的基态。研究成果以“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寻找...
近日,学校组织学员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主要面向全校本科学员开放,集中展示了我校学员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取得的优异成绩和代表性成果。
今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国防科技大学无人作战系统创新团队加速科技向战斗力转化,把最新科研成果直通演兵场的事迹。
近日,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激光陀螺创新团队与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在悬浮腔光力系统中引入光学增益,首次采用微米尺度粒子产生了声子激光非线性机械谐波,未来将对量子传感、通信和信息处理带来颠覆性...
数据匹配效率提高这么多,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你们的数据理念很先进实用,什么时候能来我们单位做一次交流?”……全军某数据建设成果交流会现场,来自全军和国防工业部门的代表围在第六十三研究所军用数据与知识...
信息时代,大数据风起云涌,搅动着现代战争的变局。时代潮头,有这样一支“数据人”组成的团队,用数据之“能”为部队战斗力提升注入动能,为我军数据建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