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校歌

校训校歌

历史
历史沿革

学校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发展而来的。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主要经历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学院、长沙工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新组建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6个阶段。

(一)  军事工程学院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建设强大的国防,打赢反侵略战争,加快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驾驭先进武器装备的技术军官,1952年3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创建军事工程学院。毛主席在训词中指出,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地改善和进步。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迫切而光荣的任务。

1960~1962年,军事工程学院落实中央军委“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决策部署,进行分建改建,将部分常规专业分出去交给各军兵种独立办学,新成立原子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对各系的排序进行调整,空军工程系为一系、原子工程系为二系、海军工程系为三系、电子工程系为四系,导弹工程系由七系改为五系。学院由培养维护、使用方向的部 队工程师为主,改为培养研究、设计、制造方面的军事工程师。军事工程学院的分建改建,对中国高等军事工程教育体系的形成起到奠基性的作用,对后来中国高等军事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军事工程学院以“高起点、跨越式”办学战略,一成立就处在很高的起点上,实现了超常规的建设和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培养高级军事工程技术人才的成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谱写了新中国高等军事工程技术教育的光辉篇章,是国防科技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 二 )  长沙工学院时期

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备战的需要,1970年1月2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改变国防高等院校领导关系的通知》。1970年6月15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电报命令:“哈尔滨工程学院(原军事工程学院)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归广州军区领导。”1971年12月3日 ,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公会议决定:“长沙工学院的任务主要是为七机部培养技术人员 ,同时兼顾国防科委直属研究院、基地和第二炮兵、湖南地区的需要。”1977年3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通知,学院的任务仍然按 1971年12 月 国务院、中央军委批示的精神执行。主要为七机部培养技术人员,同时兼顾给国防科委各基地、上海市、二炮、湖南地区等有关单位培养技术人员。

学校在“文化大革命”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任务基本上没有中断,科学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研制项目成倍增长, 教师科研能力明显提高。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学校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激光、计算机显示技术、计算机软件等一批新的专业。

学校南迁长沙到“文革”结束的这个时期 ,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保持人民军队宗旨和本色,克服异地重建的困难,排除极左错误和动乱干扰,在曲折中发展,在逆境中奋进,先后完成了多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 三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期

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各条战线拨乱反正任务艰巨繁重,邓小平同志果断决策成立国防科技大学。  1977年7月23日,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提出在“哈军工”的基础上组建国防科技大学。小平同志说:“1975年那时候,教育战线搞不动,我就想让军队带头,首先在军队搞一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指出“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1977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亲自审批筹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报告,指示由国防科委予以落实。

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通知》,学校正式成立重归军队序列。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防尖端技术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设计、生产、 试验、使用人才,同时担负战略武器试验、使用和部队各级技术指挥干部的训练以及在职技术干部的进修任务。国防科技大学的成立,是教育科技战线拨乱反正的重大步骤,是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前奏,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成为学校迈向新征程、重新崛起的历史转折。

为贯彻落实小平同志决策,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同志多次次亲临学校指导组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要求学校为国防尖端技术服务,提出学科专业设置原则,指导调整建设发展规划,对学校培养“科技帅才”寄予厚望,关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学校根据钱学森的意见,提出了“按学科设系,理工结合,加强基础,落实到工”的原则和具体方案,得到国防科委批准。为了从组织上保证基础与专业、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系和专业均按“理工结合”、“落实到工”的原则组建,共设立了应用力学系、应用物理系、自动控制系、电子技术系、材料燃料系、电子计算机系、系统工程与数学系、精密机械系等 8 个系 27 个专业。后来,钱老说,在专业设置上强调理工结合、落实到工是完全对的,把理工结合到一个系里去,这是国防科技大学的创造。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成立,拉开了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序幕,吹响了科技强军的号角,在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40 年来,学校顺应改革开放时代潮流而诞生, 伴随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而辉煌,自觉肩负强军兴国崇高使命,大力推进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军事科技改革创新,积极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持。

( 四 )  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期

上个世纪90年代和世纪之交,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新形势,1999年4月26日 ,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命令》,赋予学校培养军队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培训军队高级领导干部,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使命。

2003年,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学校题写“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校训,出席50周年校庆活动,发表重要讲话, 发出把国防科技大学建设成为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号召,引起全世界强烈反响,昭示着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意志,学校进入创建我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时期。为适应新形势新使命,1999年11月,校党委作出《关于落实中央军委决策,努力创建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定》,全校官兵和教职员工牢记重托、不辱使命,高举旗帜、解放思想,勇于肩负起创建一流大学使命,以改革创新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谱写学校发展崭新篇章。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加速推进,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同志对学校寄予殷切期望,勉励学校进一步增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为推进科技强军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发展,2004年9月,校党委作出《关于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加快创建我 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定》,2007年1月,校党委作出《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地创建我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定》,学校着眼履行使命育人才出成果,围绕创一流目标科学谋划建设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凝炼办学理念形成特色优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期,学校始终紧贴国家和军队战略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着力攻克和掌握攸关国家安全利益和军队发展的核心技术,成为我军吸引汇聚社会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指挥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头,军事高科技培训的重要依托,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防科研的重要力量,创建我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加快推进,为推进科技强军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新的更大贡献。

( 五 )国防科技大学时期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时代,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梦,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调整重组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4月24 日,中央军委印发《军队院校、科研机构、训练机构调整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国防科技大学,并将军委装备 发展部第 63 研究所划归国防科技大学。7月19日,习主席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致训词,明确指出:“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你们要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抓好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学校由此开启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新征程。

重组重建后的国防科技大学,办学使命任务有了新定位,编制等级、内部编成发生新变化,学科专业、培训任务、教学力量、科研实力和保障条件实现新拓展,培养高精尖人才能力得到新提升,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学校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调整重塑新的起点,事业无比伟大、任务异常艰巨、前景无限光明,必须准确把 握办学定位、探索治校规律,开拓创新、乘势而上,求真务实、主动作为,在创建世界一流、推进强军兴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