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大
离别的日子,你想向谁致谢?
发布日期:2021-01-11 来源: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 作者: 姚建新 齐旭聪 王微粒 朱梦莹 杨柳 图片:赛斌 蒋波 访问量:

又是博士硕士毕业时,

又是一年离别季。

翻开那几万字的毕业论文,

最后几页纸的致谢如同月光。

它像一首隽永的小诗,

用三言两语道尽漫长的求学时光;

它又像一次郑重的道别,

给研究生时光画上句点,

最后再用力地向每一位同行者挥手致意。


让我们翻开那页的文字,听听那些致谢的故事——


不约而同的表达,致敬我的恩师

拖着行李箱,我告别母校。望一眼常走的那条小路,我又想起了三年前敲开导师办公室的那个下午。那天,我的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君强对我说了一席话,至今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三年前,刚上博一的我敲开了导师办公室的门。“我本科学的是航空航天,硕士研究的是数值气象预报,现在让我搞海洋科学研究,我觉得自己有些进行不下去。”面对院士,我一口气地说出了自己的苦恼。说完这些话,我感到“这辈子的勇气都用完了。”

意外的是,宋君强院士并没有责怪我,而是给我讲述了他当年放弃数值气象预报领域深厚积淀,向陌生的深海领域进军的故事。宋院士对我说:“这是国家的战略需求,为了祖国从浅蓝走向深蓝,我就是把后半辈子搭进去也值得。”

这是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什么叫祖国的需要,也是我第一次听到导师说出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八个字——不要畏难、坚持下去。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每当我遇到瓶颈,导师的这句鼓励总会出现在耳畔,在导师的帮助下,我也开始了自己的科技报国之路。“正是宋老师的亲身示范和那八个字的鼓励,给了我从零开始的勇气。”在论文致谢里,我这样写道。

——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吴国溧


情同家人的队长,带我走出人生低谷

系上学士服的衣扣,拨过学士帽的流苏,我们在欢声笑语中挥手告别母校。时光飞速的带回一些片段,让我至今心怀感恩。

2020年1月初,长沙阴雨绵绵,我的心情也宛如这糟糕的天气。一方面是放假前必须发出小论文压力,另一方面是家里发生了不如意的事情。受到来自学业和家庭两方面的挫折,当时的我感觉走到了黑暗的尽头,看不到希望,提不起兴致,两天两夜没吃饭之后,我在教研室晕倒了。

醒来时,我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慢慢缓过来之后,队干部开车把我送回了学员宿舍。后来听同学说,杨潇队长和辛熙鹤队长听说了我的事,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为我忙前忙后,一直陪伴到我醒来。走出医院后,我仍没有走出低谷,在我无助之时,杨潇队长一步一步引导我去分析问题的本质,教会我面对问题应该如何处理,让深陷泥潭的我慢慢走了出来。

人生是一场修行,很幸运在科大历练的时候,遇见了这么好的队干部,遇见了这么好的指路明灯,这一路,感恩有你们相伴!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马倩


一起拼搏的日子,难忘师兄弟情谊

我是我们这届年龄最大的在职干部,今年36岁。本科学的是通信专业,硕士跨专业学习微机电系统与微纳器件。于我而言,微纳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加上教研室科研任务重,师兄弟们经常开玩笑的话就是——今天你掉头发了吗?

说实话,刚到教研室时我是害怕的,我经常怀疑自己,能完成学业吗?精力跟得上吗?此时,导师吴学忠教授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他对我说:只要肯努力,没有什么难坎跨不过去。

事实确实如此,而且努力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为了帮我尽快进入情况,教研室的师兄邝云斌连续六个小时帮我恶补,带我熟悉教研室发展现状、专业理论和实验设备应用。专业理论最为头疼,师兄就用纸板做一个模型帮我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让我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在实验设备应用时,他还和我展开二人设备操作竞赛,互相卡时间,看谁完成的又好又快。欢声笑语中,我渐渐从小白升级为可以带师弟的老手。当我想要感谢他时,他轻描淡写地说:以前师兄也是这样带我的。

传帮带是教研室的传统,科大良好的科研氛围也是我一辈子的财富,我想我将带着它们一直走下去!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单恒


凤凰花开的路口,有我最珍惜的朋友

毕业了,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舍友。在这最后的离别时刻,请允许我再一次“面对面”地和她们说说话吧。

我亲爱的舍友们,学校三点一线的生活让我们的交集十分密切,结束一天的学习之后,最放松的莫过于在宿舍里和你们欢乐的聊天了。感谢缘分,让我们相聚在一个屋檐下,感谢这一段朝夕相处的时光,感谢那一点一滴的关怀与帮助,感谢那细密温柔的日常生活与美好瞬间。从今往后,那小小的宿舍、热闹的欢声笑语、紧张的排队洗漱、每周的教育点名可能再也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偶尔想起来,一定还是心底最温馨的回忆。

两年半的光阴转瞬即逝,你们对我的宽容、关心和帮助我都铭记在心,希望大家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能够所遇皆良人,来日皆可期。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郭淑慧


家人是永远的大树

携笔从戎十三载,六年求学在科大。2007年,我从山东农村,带着对军队的向往,来到母校求学,2011年毕业参加工作后,一直渴望能够重回母校提升自我。2017年,时值军队编制体制调整,终于得以重回星城。读研期间,我由于年纪偏大,接触的又是与本科完全不同的专业,学业压力很大,还面临着结婚、生子、买房等人生大事,每天忙得团团转,家也顾不太上。我的爱人李玉婷,为了支持我顺利完成学业,怀孕期间一个人开车上下班,买菜做饭,独自去医院做检查,还经常宽慰我不用担心家里,专心论文写作就好,给了我最大程度的包容与理解。在她的支持和我的导师潘晓刚教授的关怀指导下,2019年底,我顺利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从母校毕业,并在毕业后几天迎来了儿子的出生,双喜临门。

—— 军队指挥学科硕士研究生张宏伟


感谢拼命奔跑的自己,让我实现心中的梦想

跑,是我的拿手好戏。但自从我来到科大,在科研的这条“跑道”上,我的优势没有了。功课基本上就是从头开始,我的导师张韧教授是全军知名专家,牵头负责多个国防重点项目,我的同门师兄弟大多是直读硕士博士,无论是理论功底还是编译能力都要比我强太多。当我认清这个事实后,我明白,我需要更加用力的“跑”。从导师办公室到研修室,跑!从海洋楼到宿舍,跑!从宿舍到食堂,跑!我不敢停下!

两年多来,我的淘宝下单次数前三名是咖啡、红牛还有面包,下单时间大多在凌晨2点多钟。面包就辣酱是我吃过最多的午餐,因为面包最省事。最终,我用“骡子方法”让自己顺利毕业。感谢拼命奔跑的自己,让我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海洋科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张琦


感谢时光,让我们遇见彼此

感谢成长,让我们成就彼此

感谢未来,让我们找到最好的自己

再见吧,努力奔跑的科大学子

奔跑吧,强军洪流中的“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