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大
新生快看!你的研究生生活将有多精彩
发布日期:2022-04-28 来源: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 作者: 张如意 李泽森 图片:王尚文 徐鸿祚 乔帅 李旻浩 毛元昊 访问量:

经过了研究生初试复试的洗礼,即将进入国防科大的你是否对这里的生活感到好奇?你的研究生生活将有多么精彩?一起看看“过来人”的精彩人生。

▌王尚文,2020级博士研究生,在顶级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SANER2022杰出论文奖获得者,担任多个国际顶级会议与期刊的子审稿人。先后获得学校强军奖学金、光华奖学金。

这个生活中温文尔雅的大男孩,学习时却是个“不近人情”的铁面人。为了保持工作的专注度,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5点,王尚文的手机都是勿扰模式。

“我不希望自己的思路被突然蹦出来的消息提醒打扰,只会在学习间隙看一眼手机。”高强度的沉浸式科研工作造就了王尚文高质量的学术水平,除了发表大量优秀论文,他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担任程序理解领域国际旗舰会议ICPC2022的程序委员会委员,担任了ISSTA2019的志愿者,参与了国际顶级会议的筹办与保障工作。

谈到取得的成绩,王尚文最想感谢的是学校与导师给予的机会。读研期间,他曾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并作报告,正是这些宝贵的经历拓宽了他的研究视野、激发了研究动力,为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经验分享

作为科研工作者,文章被拒乃是家常便饭。对于我来说,遭受打击时振作起来的有效方法是听自己喜爱的励志歌曲,《玫瑰少年》是我的最爱,每次听到这首歌,我仿佛又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徐鸿祚,2020级博士研究生,在顶级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篇,国际级数据挖掘竞赛季军和最佳论文奖,担任多个国际会议、期刊审稿人,多项科研项目骨干,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

对于徐鸿祚而言,科研不是枯燥的论文阅读、实验测试,而是一场有趣的“攀登”。实验是攀登的工具,论文是与前辈交流的桥梁,对徐鸿祚来说,“真正感受到乐趣后才能坐得住”。

在科研的路上,徐鸿祚是个“斤斤计较”到“苛刻”的人。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写论文,细节都是他极为看重的部分。每次撰写论文,他都会对语法和实验数据仔细检查几遍,甚至插图的颜色都要用心搭配。

◆经验分享

科研和学习不同,没有作业也没有定期考试,研究节奏完全靠自己把控,因此制定目标很重要。我会制定一些短期和长期的目标,结合近期的会议截稿日期列上这个星期或者半个月的计划,从而有效克服拖延症。


▌乔帅,2020级硕士研究生,校运动会男子5000米冠军,“启程杯”长跑比赛研究生组男子6000米冠军,2022年环校长跑比赛男子组冠军。

说起长跑,总是绕不开一个名字——乔帅,五公里16分30秒的速度令很多人望而却步,领奖台上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其实刚上大学时,乔帅只是个爱运动的普通学生,长跑并不像现在这么突出。“军人就是要有军人的样子。”通过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乔帅开启了他的长跑之路。每周至少5次训练,每次1-2小时,目标一旦定下风雨无阻必须完成,遇到极端天气就在室内训练。每天晚上,操场上总要刮起一阵“精瘦”的疾风,从一开始的18分40秒,到如今的16分30秒,操场的每寸土地都洒满了他的汗水,训练也从每天的痛苦变成了一种享受的习惯。

◆经验分享

长跑如同建高楼,需要坚实可靠的地基、科学严谨的训练计划,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要提高训练成绩,首先要建立详细的训练计划,日复一日地坚持。同时训练前的热身准备活动与训练后的拉伸放松也非常重要。


▌李旻浩,2020级硕士研究生,NUDT Music Crew社团创始人成员,“十字路口乐队”主唱兼吉他手,校园之星才艺大赛声乐组比赛学校第二名、研究生院第一名,多次为院校晚会献唱。

除了是一名“程序猿”,李旻浩还有另一个身份——连队的文艺担当。从小就喜欢唱唱跳跳的他,一直有个当歌手的梦想。

在李旻浩的音乐之路上,始终离不开身边的同学朋友帮助。在学员连班长的引荐和鼓励下,李旻浩参加了“科大好声音”并拿下第二名的好成绩,此后他加入了学院的“十字路口乐队”并担任主唱兼吉他手,还和朋友们一起组建了NUDT Music Crew社团。为献礼第七个中国航天日,NUDT Music Crew联合新华社、网易云音乐等平台一同创作了流行说唱歌曲《寰宇》,用新时代年轻人的声音向中国航天事业奋斗者致敬。

从创建音乐社团到参加跨年音乐会、文化节开幕式演出,在科大这群好战友、好队友的帮助下,李旻浩在音乐之路上越走越远。

◆经验分享

无论何时何地,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爱好。当你把爱好当作生活的一束光,那么前进的路也会被一同照亮。


▌毛元昊,2021级博士研究生,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激光》等平台发表科普文章20余篇,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激光》年度“播光人”奖。担任多项重大科研项目骨干,在顶级光学期刊《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发表封面文章。

作为一名科大研究生,毛元昊拥有与顶尖科研大佬交流学习的便利通道,作为一名优秀的“理科生”,多年的宣传骨干经验也让他练就了一副“好笔杆”。如今笔耕不辍的他,曾经也是个为写作抓耳挠腮的“糙汉”,虽然参与了不少队内宣传工作,但不善记叙文的他总要绞尽脑汁。在解放军报驻科大记者站王握文站长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钻研打磨,他的第一篇科普文章《结构色:无需色素的神奇呈现》成功发表在了《解放军报》上。

谈到科大带来的影响,毛元昊有感而发:“好的平台是个人发展的翅膀,是科大广阔的学科研究背景让我可以掌握一手的先进科研近况,让我在科普的路上如虎添翼。”

◆经验分享

知识分享要考虑听众感受,我们在写自己熟悉的领域时往往不自觉地会用很多专业词汇,而忽视了普通读者的感受。事实上,纵观古今中外,对理论认识越深刻的大师就越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将复杂的知识浅显地表述出来,只有深入地钻研,才能准确表达科研的魅力。

祝愿2022级新生在科大绽放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