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大
以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前行的力量
发布日期:2021-01-08 来源: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 供稿:学校政治工作处 访问量:

2020年以来,全校各级聚焦“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坚持思想打头、理论先行,坚持聚焦中心、向战为战,坚持紧跟时代、守正创新,突出奋斗强军主基调,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着力铸就忠诚品格、砥砺战斗血性、激发创新精神、弘扬优良作风。广大官兵坚定举旗铸魂、自觉担当使命,积极教战研战学战砺战,以昂扬的精神风貌投身新时代强军强校事业。

高举时代旗帜,强化理论武装

思想的坚定源自理论的清醒。学校各级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理论灌输的主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课、舆论宣传的主旋律,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见成效。

抓系统灌输打牢思想根基。坚持以党委中心组带机关专题学习为主牵引、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渠道、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阵地,组织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论强军兴军》等基本教材,跟进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围绕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疫情防控重要决策指示讲好“开学思政第一课”,协调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广泛开展“贯彻主席训词、奋进一流事业”群众性大讨论,持续提升理论武装质效。校机关紧紧围绕发挥参谋、执行、服务机关职能抓学习,系统组学、专题研学,着力提升机关干部理论水平和思维层次。文理学院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编写9期“三进入”《指导提要》,推行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案例式教学模式,筹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有力推动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抓宣讲阐释凝聚思想共识。组织全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来校宣讲,发挥学校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作用围绕重大主题、重要专题开展理论研究,在《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发表多篇高水平理论文章,在校内媒体开设“理论学习大讲堂”专栏,连续登载有关办学治校重大问题的系列理论研究文章,帮助广大官兵廓清思想迷雾。计算机学院开展“学公报、话使命、见行动”系列活动,通过宣讲辅导、研讨交流、橱窗宣传等形式,深入宣传解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官兵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抓实践感悟深化思想认同。注重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军史相结合,同新时代强国强军伟大实践相联系,与国际国内形势相贯通,利用参观见学、考察调研、参加部队演训任务等时机加强实践教学,使官兵在历史演进、国际比较中体悟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真理魅力、实践伟力,从而增进认知认同、自觉自信。系统工程学院组织两级党委委员和机关干部赴湖南省党史陈列馆开展现地教育,组织学员赴雷锋纪念馆、陈赓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毕业教育,在追寻红色历史中升华爱党情怀、强固忠诚信念。

聚焦强军打赢,深化为战育人

军队是要打仗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向实战和实践贴近再贴近。学校各级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归正教育重心,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着力培育能打仗、打胜仗人才。

强化为战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备战打仗的决策指示,召开服务备战工作座谈会,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生死观战训观教育,紧密结合中美经贸斗争、中印边境对峙等时事热点开展形势战备教育、军队职能使命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着力强化官兵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研究生院结合毕业教育先后邀请多名部队领导、专家和优秀毕业生代表为毕业学员作报告,帮助学员打通校门到营门、课堂到战场的“最后一公里”。各直属单位深化服务为战思想,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比武等活动,不断提升保障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能力。

浓厚务战氛围。组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砺剑铸魂”军旅诗词书法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广泛开展读英雄故事、学英雄精神、做英雄传人活动,利用重要纪念日开展默哀、宣誓等仪式教育,结合重要演训活动组织教育动员、宣传鼓动,使官兵在熏陶感染中激发练兵备战热情。国际关系学院利用重大节日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签名表决心等主题鲜明的仪式教育,讲好“前三杰”“后三杰”战斗在敌人心脏、九死一生的英雄事迹,引导学员树立精武强能、矢志打赢的价值追求。

培育胜战血性。坚持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全过程,在真打实备中培育、在严格养成中锻造、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把血性基因注入官兵血脉。军事基础教育学院注重加强实践锤炼,举办“兵之道”军事文化节,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在从难从严训练中强化学员胜战意志和血性虎气。电子对抗学院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抗洪一线,大力开展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教育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教育,抗洪先进事迹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央视七套等军地媒体广泛报道,广大官兵喊响了“博士硕士,上了抗洪堤坝都是保卫人民的战士”口号,入选2020年度中国军人十大掷地有声话语。

走好群众路线,激发教育活力

群众性自我教育,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学校各级把群众性自我教育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增长极,充分发掘官兵中蕴藏的力量资源,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

身边典型激发强军热情。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宣传,在校内媒体推出15个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典型,编印下发《最美科大人》辅助教育读本,推出学校各岗位、类别的100个人物故事,深入开展讲述传统故事、强军故事、科大故事活动,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信息通信学院广泛开展“最美新时代信通人”身边典型评选活动,利用学院强军网、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广泛宣传,拍摄视频14条,推发事迹报道、短评文章20余篇,举办颁奖典礼,引导官兵见贤思齐、不懈奋进。

人人登台深化教育效果。深化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提倡“人人上讲台、大家都受益”,鼓励科技先锋、训练尖子、学习达人上讲台唱主角,壮大教育力量。气象海洋学院组织官兵轮流上台讲课,讲抗疫故事坚定信念信心、讲创新故事激发奋斗热情、讲初心故事强化党员意识,在讲好身边故事、分享体会感受、讲清深刻哲理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教练勤务营组织“四讲”系列活动,组织党委成员讲理论、“四会”教员讲重点、理论骨干讲疑点、战士代表讲体会,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方式受到官兵欢迎。

众筹共享盘活教育资源。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探索资源众筹、协作共享等教育机制,广泛开展基层政治教员岗位练兵比武和“好课推荐、精品共享”活动,表彰20名优秀基层政治教员,汇编推广各单位精品示范课资料和授课视频,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内容支撑。智能科学学院汇集官兵教育创意,组织“撰写寄给未来的一封信”“班长带你去观光”等活动,勉励学员志存高远、勤奋努力。信息通信学院试验训练基地组织学员制作《在抗疫中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抗疫前线军旗红》等系列微课,提升了教育的感染力。

创新理念模式,延拓育人格局

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大教育格局,是推动教育走进时代、走进官兵的必然要求。学校各级积极适应信息传播、官兵认知新特点规律,持续创新思维理念、平台载体、方式手段,推动教育呈现新气象、新风貌。

用好信息网络新平台。坚持树立网络思维、建强网络阵地、丰富网络资源,加强学校融媒体平台和军事职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广泛开展网上授课、互动交流、自主学习,组织网上心理咨询辅导,使“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学校融媒体平台互联网粉丝量破350万,10余条作品点击量超千万,宣传教育效能持续提升。疫情期间军事职业教育服务平台上线红色影片80余部、学习资源2000余项,有力支撑了学校“停课不停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在疫情期间让政治教育上“网”入“云”,邀请援鄂国家医疗队成员等抗疫英雄谈经历、聊体会,组织海外留学生代表以直播方式分享所见所闻,让学员在“键对键”“屏对屏”中感受中国制度优越性。

拓展文化育人新阵地。坚持以文化人育人,广泛开展“强军风采·科大风采”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学校第49届田径运动会,组织“放歌新时代”科大组歌创作评选,举办“校园之星”才艺展示大赛,制作增补英模雕塑、完善校园文化灯箱,组织话剧《历史的天空》来校演出,推进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建设,汇聚强军兴校的强大正能量。

电子科学学院持续打造“e心向党”文化品牌,体系推进荣誉墙(室)、文化走廊、科研可视化展厅建设,编纂《电子科学学院史》(1961-2021),构建广大官兵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红色家谱。第六十三研究所在军营文化建设中注入“战味”“研味”“文味”,抓实“情感归属”的内核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