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大
父亲的“逆行”
发布日期:2020-04-10 来源: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 作者: 杨小琪 访问量:

父亲是一名军医,多少次,他逆行的身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参加援藏医疗队、赴小汤山抗击“非典”、支援汶川震区……这些记忆伴着我长大,也镌刻进了他的“年轮”。  


年前,从军近40年,已经56岁的父亲向组织递交了退休报告,然而,猝不及防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开来,面对凶猛的疫情,父亲再一次主动请缨,与战友们一同赴火神山医院“参战”,理由和17年前一样简单:因为我是呼吸内科的军医。


父亲出发的前一天,家乡贵阳罕见地下了一场大雪。因为之前配发的编织腰带不太合适,我把自己的先借给了他。这已不是第一次看着爸爸收拾行囊上“战场”了,但是我依然跟小时候一样手足无措。应该说点保重之类的话,但是几次欲言又止,最后出口的竟然变成:“爸,编织腰带记得还我,我回学校还要用。”


随着火神山医院第一批患者开始接受治疗,病区内的工作量急剧加大。父亲和所有的青年医生一起,申领药品、搬运医疗物资、用轮椅推送行动不便的患者。考虑到父亲有二十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病史,母亲和我都很揪心。由于隔离服穿脱很不方便,父亲很少喝水,尽量不上厕所。摘下一层层口罩,脸部和发丛里因为过敏长了很多疹子,被汗水刺激得又痒又痛。然而父亲总是笑着说:“刚在云南边境当兵那会儿,一个连的战友在雪里一卧就是好几个小时。我一个农村孩子,是到了部队才吃上细粮,才穿上新衣。现在这点苦算什么。”


疫情凶猛无情,已不年轻的父亲也感到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面对病人的不安和恐惧,老兵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病人,除了坚持只有坚持。”在电话里,父亲不止一次这样对我说。


前不久,收到父亲的微信,火神山在收集每个工作人员的抗疫心语,他希望我能给一些建议。他一直是个敏于行讷于言的人,记得在小汤山战友纪念册里,他几经考虑也只写下一句“团结就是力量”,这件事还被我“吐槽”了好久。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在疫情面前,当踏踏实实做了许多事以后,朴实简单才是最真挚的情感。微信里打好的词句显得花哨而肤浅,我删了又写,写了又删,最后只发出八个字:扶危渡厄,医者担当。没过多久,就收到父亲的回复:赴“汤”蹈“火”,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