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大
卢芳云:因为科大我留在家乡
发布日期:2020-07-20 来源: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 作者: 顾莹(整理) 访问量:

如果不是因为科大,我16岁高考那年,曾抱定信念要离开家乡湖南,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当年填报志愿的时候,在湖南师大当老师的父亲告诉我:国防科大就是之前的哈军工,实力很强,来这里读书准没错。于是,带着对国防科技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往后的四十多年里,我把根深深扎在家乡,我的职业生涯也与国防科大紧紧捆绑在一起。

我至今还保留着1979年高考时的成绩单,微微泛黄的纸张布满折痕,钢笔记录的成绩依旧清晰,总分362.5分,听老师说,我是当年学校高考女生里的第一名。

思绪飘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中学就读于长沙市二中(现在的长郡中学),那时候,除了正常的学习任务,学校每年安排我们进行一次学工或者学农。对于学农的经历我依旧历历在目。挑粪、种菜、帮厨……城里的孩子到了农村,农活一样没少干。

小孩子天生都是乐观派,虽然平时干活很累,伙食也只有干菜蔬菜,但一个星期可以吃一次乡里的土猪肉,很香,仅这一点,我们就很满足了。

恢复高考的消息在高一那年传来。我们整个中学阶段都很散漫,每学期要去农村学农,或去工厂学工,当时对恢复高考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让我受触动的是,学校里的许多年轻老师纷纷参加高考,我看到了年轻人对于命运的挣脱。

高二那年,学校分快慢班,我在新班级第一次考试中得了第一,老师对我说,既然你是第一名,那支部书记和班长都是你了。担子来了,学习也就更起劲了。备战高考的日子很枯燥,有时,课堂上我会望向窗外。春天里,泡桐树正在肆无忌惮地疯长,新芽不停地窜出来,嫩绿嫩绿的,让人看到了希望。我觉得我的人生也要像那棵泡桐树,要“窜”出去,到更高更远的地方看一看。

我的父亲是湖南师范大学的老师,他曾鼓励我考他们学校。然而,我向往外面的世界。

一直以来,我的成绩在年级都是名列前茅,我对自己比较有把握,所以,高考分数公布的那天,我很平静,与预想的一样,成绩远远超出分数线。眼看要填报志愿了,父亲马上做我的思想工作:“你报国防科技大学吧!”我当时对这所学校并不太了解,父亲说:“国防科大实力很雄厚,就是哈军工南迁来长沙的……”为了让我把心定下来,父亲当天拉着我,坐上公交车来到科大门口,进不了校门,我们就围着学校外围转了一圈。满院的红砖房子,给人一种古朴肃穆的感觉。在那个年代,谁人不知哈军工,我动心了,想到将来从事的将是与国防科技息息相关的事业,我彻底下定决心,填报了国防科技大学。

上学期间,为了补贴家用,我常利用假期出去干活,捡猪毛、剥花生、挑土、搬砖……高考结束后,我又跟以往一样,来到一处工地码砖头。夏季的长沙酷热难耐,有一天,我正干得汗流浃背,学校来人通知我录取通知书到了。至此,我拿到了通往大学的通行证,即将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在时代的洪流里,我顺利地登上了梦想的彼岸。

入学报到那天,父母把我送到学校。报到点在宿舍楼。当时,楼上楼下不停地有高年级学员路过,我细心地打量着,学员们有的年龄看起来比较大,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在这里我遇到了我的队长和教导员,为人十分热情,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对我们关怀备至。

学校里的队干部和老师有很多都是北方人,同学中北方人也不少,我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不会说普通话。于是,热心的北方同学教我练习:“四是四,十是十……”别人第一个学期都是努力学习,我除了学习之外还多了一项任务——练习普通话。如今,我从教几十年,听学生们反映,我的普通话已经比较标准了。

高考时,我选择了爆炸力学专业,本科毕业留校两年后,我又师从爆炸力学专家薛鸿陆教授攻读硕士学位,继而攻读博士学位。我全身心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中,如今,我收获累累硕果。我们团队扛起了武器效能评估的研究重任,建立起我军第一个毁伤系列课程体系。回望来时的路,高考后我选择走一条与当初预想并不相同的路,也正因此,我遇到了别样的风景,能为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我感到无上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