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鲁迅文学奖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日期:2022-09-26 来源: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 访问量:

近日,我国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国防科技大学原政治部校刊编辑室副编审龚盛辉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北斗》榜上有名。

简介

近年来,龚盛辉先后出版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北斗》《铸剑》《决战崛起》《超算之路》《沧桑大爱》和长篇小说《绝境无泪》,发表中篇小说《通天桥》《导师》《老大》《与你同行》等,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全军优秀文学艺术奖特等奖等,因文学创作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一次。

使艺术神经深入高科技领域

“这辈子最想干什么?”龚盛辉曾一次次问自己,他的回答每次都是“最想当一名作家”。

为专心追梦,他从管理岗位改为文职干部,成了《国防科大报》的编辑。

新闻虽不是文学,但两者却是有着“杂交优势”的近亲。“事实证明,我选择了一块文学福地。”

龚盛辉静下心来,一边反思,一边阅读经典、追踪文学潮流,从中渐渐悟出创作思路:写中篇,写自己亲身经历、有感觉的生活。

创作方向明确后,他开始回望连队生活。半年后,一部悲壮豪放的中篇小说《通天桥》顺利在《解放军文艺》刊出。编辑老师的肯定、读者朋友的认可,鼓舞着他把创作的犁铧深插于连队生活这片文学沃土,连续刊出系列中篇小说。

微信图片_20220926095257.png

原国防科工委创作室知名老作家苏方学曾对龚盛辉说:“国防科大那么多高科技成果、高水平专家,是时代关注的焦点,是块文学富矿,而且一般人还挖不到。只要你潜下心去掘它几年,定能挖出不少金子来。”

苏方学一席话让龚盛辉豁然开朗。他开始了文学创作的又一次转向,将艺术神经探入高科技领域。不久,《导师》《章鱼》等高科技题材中篇小说在大型文学期刊《昆仑》《神剑》连续推出,长篇小说《绝境无泪》在《解放军文艺》出版。这些作品,连续三届获得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中篇小说奖、《昆仑》优秀作品奖。

用打动自己的故事打动别人

在《国防科大报》工作的20多年里,龚盛辉先后发表新闻作品500多篇,获省级以上新闻奖的作品有100多篇。

“我每采访一个科学家,就被感动一次,可以说每一篇作品都是在感动中写完的。”龚盛辉一直酝酿创作一部反映国防科技大学自主创新、攀登科技高峰的报告文学。

2011年,学校自主创新团队被列为全国重大典型宣传项目,要求全方位展现国防科技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先进事迹,校领导指示龚盛辉创作一篇报告文学。

这就像一座急于爆发的火山突然洞开一个口子,他压抑已久的创作欲望“扑哧哧”尽情喷涌。半年下来,他把上级要求的6万字中篇报告文学,写成了27万字的长篇著作《铸剑——国防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纪实》。

《铸剑》一经湖南科技出版社推出,便引起强烈反响。2012年9月,中国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揭晓,《铸剑——国防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纪实》榜上有名。评奖委员会对作品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一部记述国防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的报告文学作品。全书以纪实的笔法和生动的文字讲述了国防科技大学科学家们为了国防工业的发展和祖国的强大,在多条战线上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夺取一项又一项出色成就的事迹,谱写了一曲长民族志气、扬国家雄风的颂歌。作品资料翔实、视野开阔、文字生动,很多细节场景的描述催人泪下,很多英雄壮举扣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可读性。”

在学校这座文学富矿里“掘金”

随着文学作品一部部问世,龚盛辉脸上皱纹一天天增多、一天天加深,唯有头发一天天变少、一天天变白。

曾有人问他:“你50多岁的人,怎么像个60多岁的小老头?”

听了这话,他幽默地回答:“我的头发是在快乐中掉落的,我脸上的皱纹是在一次次喜悦中增多的,我是在快乐中慢慢地变老的。”

的确,他从写作中得到了很多快乐。一部作品、一篇文章构思完之后,作品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听到获奖消息时,被人评论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哭笑一起苦闷时,甚至在写作中想到一个好词、一个精彩句子时,他都会感到幸福。这种充盈的快乐,让龚盛辉常常在电脑前一写就是几小时、一坐就是一整天。

2014年,采写长篇报告文学《决战崛起——中国超算强国之路与“天河”逐梦之旅》时,龚盛辉的夫人突患重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在完成报纸日常编辑事务和采写工作之余,龚盛辉还要到医院看护妻子。

战友们说:“你已经够忙够累了,就不能停下笔来歇歇吗?”

他回答:“不写,我会觉得更累,写是最好的休息。”

在陪伴夫人治疗期间,龚盛辉完成了《决战崛起》的创作,并在2016年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至此,中国三大图书奖,他斩获了其中两项。

2017年,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组网序幕的开启,龚盛辉开始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北斗》的创作。2021年12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书”月榜奖、年度奖,并终于圆了他的梦想——鲁迅文学奖。

从“科技高地”上耸立起“文学高地”

龚盛辉说,回顾自己三十多年文学创作历程及其获奖经历,有三个方面让他感触最深——

一是任何成功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学校、校政治部和校刊编辑部领导,一直鼓励他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并从时间上、工作上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条件。

二是脚下的土地最肥沃。在他看来,本职工作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是一块最美最肥的土地。从事文学创作,可以掌握灵活多样的文字表现方法,能够把笔尖打磨得更尖锐,让文字更灵动,把文学表现方式运用到新闻写作中,可以写得更快、更飘逸、更打动人。

三是要有文学自信。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每秒亿次巨型机、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第一台磁悬浮列车等众多重大科技成果,拥有一批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每一项重大科技成果里、每一位科学巨匠身上,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故事,都是一本厚重的文学作品。

“如果广大专家都来开掘国防科技大学这座富矿,把科研成果、人才成果转化为文、史、哲成果,未来国防科技大学一定会耸起另一个高地——文化高地。”龚盛辉说道,国防科大人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