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觉得‘跨界’很难,更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在2022年国防科技大学硕博宣讲百人团成立大会上,刘坤佳这样鼓励新团员们。
这位飒爽英姿的女博士,不仅是教研室里公认的科研能手、校电视台的主持人,还在2022年学校“奋进杯”女子50米自由泳比赛中斩获桂冠……
人生不设限,是“斜杠青年”刘坤佳不断超越自我的宣言。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
刚进入硕士阶段的刘坤佳一头扎进实验室不肯出来,考入管理科学专业后,面对计算机编程极高的要求,她不止一次想过放弃。但在导师唐九阳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作为一名军队科研工作者,学习和科研就是我的本职,这里就是我的战场!”从零基础到入门,从入门到熟练应用,几个月的时间,刘坤佳破茧成蝶。
青春的热血一经点燃,便会迸发无穷的力量。一颗敢于“闯创”的种子在刘坤佳内心生根发芽。
疫情期间,线上教育成为许多学校的教学方式。“学习进度是跟上了,但是学习效果能保证吗?”一位家长的留言引发了刘坤佳的思考:何不研究一下在线教育中的人机协同呢?说不定可以产生“1+1>2”的效果。
刘坤佳兴奋不已,马上开始了人机混合增强的范式研究。两个月时间里,她阅读的文献打印出来就有三本《新华字典》那么厚,还完成了120多页的研究报告……从那天起,刘坤佳的衣服口袋里就揣着一页时间表,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项日程,忘我的工作热情,催生研究成果“落地开花”。
就在去年,刘坤佳带领团队获得AI学术联赛一等奖;她设计的“趣学习”小程序获得知识图谱智能教育应用大赛三等奖……突出成绩的背后,是日积月累的积淀和细水长流的付出,更是她作为一名军校博士敢拼敢闯的激情与斗志。
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现场,刘坤佳落落大方、神态自若,时而以科学数据说明深奥原理,时而用诙谐语言阐释专用名词。
台下的观众无不被刘坤佳所吸引,她通过现场实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脑机接口”这一新兴科技,过硬的主持功底,丰富的讲解经验,让她一举斩获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三等奖。
“跨界”成功的背后,得益于她在校电视台日复一日的磨炼。从对主持播音一无所知的“小白”到“科大新闻”栏目的“台柱子”,刘坤佳经历了涅槃重生的过程。
“观众朋友们好,欢迎收看科大新闻……”午饭时间,食堂的电视上准时出现了刘坤佳的身影。如今的她面对镜头时已经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然而六年前,她既没有播音经验,也不懂发声技巧。为此,她主动向专业老师请教,利用点滴时间阅读专业的书籍。
她每天五点钟早起练声,学习端正体态,训练控制语速,一点点体悟其中的方法和精髓……经过一个多月的“突击”后,再长再难的导语她都能“一遍过”。
作为国防科技大学硕博宣讲团的“一员大将”,刘坤佳已经参加过数十场理论宣讲,然而最令她印象深刻的,还是她的“首秀”。
面对“信仰的力量”这样宏大的主题,初出茅庐的她犯了难。如何把大家的劲头鼓起来,成了刘坤佳的心事。“用你们年轻人的视角,传播青年学员想听的正能量”,教导员建议她走进官兵,用真情感染听众。
“贴近听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为了了解“00后”的想法,她多次前往学员队,加入他们的集体生活开展调研。翻看着学员们的反馈意见,她把收集到的疑惑转换成宣讲授课的突破口,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为了挖掘每个故事背后的动人之处,刘坤佳拿出了自己做学术研究的架势:为了讲好董必武的故事,她读了四百多页的传记,做了万余字的笔记;她刷完10个小时的纪录片,只为截取一段30秒左右的素材使课件更加生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第一次试讲就一鸣惊人。“讲课的风格很好,能激发观众的兴趣……”受到教授们的肯定,刘坤佳紧锁多日的眉头总算舒展开了。
不仅在讲台上一展风采,训练场上的她也一身“兵味”:队列训练场上,口令铿锵有力,行动整齐划一;射击训练场上,动作一气呵成……“军校生活塑造了我,学员也是战斗员!”学业再忙,她都要抽时间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让她随时都处于“满电”状态,在各种角色中自如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