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零下40度的攻坚!国防科大组织首次极寒环境外场试验
发布日期:2024-01-12 作者: 由里 刘磊 访问量:

“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呼伦贝尔市大部地区迎强寒潮天气,多地出现-40℃的极寒天气,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牙克石市图里河镇,为-46℃,气温再创今冬新低……”

是夜,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讲师曾庆伟躺在图里河林业宾馆的床上,边看天气预报,边预测明天的仪器安装会遇到的问题。

这注定是场硬仗!

一年前,学院牵头获批重点研发项目。由于指标需要,试验必须选在国内最冷之地、最冷之时开展,尽可能模拟极寒条件,图里河气象站便成为最理想的目的地。

初到呼伦贝尔,恰逢强冷空气来袭,寒潮笼罩下的大兴安岭北部山林冰冷刺骨,极寒试验场早上温度在-40℃以下,中午温度稍高,差不多-30℃左右。虽然大家都提前准备了厚厚的棉衣、手套和靴子等防寒衣物,但在室外待的时间一长,手脚很快就会冻透,止不住的发疼。

这种极端条件下不要提安装大型设备做实验,哪怕出去“走两步,晃两圈”都是对人体耐受度的一种考验。

果然,第二天,一连串的问题给了团队所有人一个下马威。

大型仪器设备安装所需的工程车辆租借困难,唯一找到的一辆叉车因为低温液压装置无法启动,化冻后多次熄火。

因为要调试仪器屏幕,大家的手、脸大部分时间裸露在外,常常冻得鼻涕直流,脸红麻木。

第一天的成果基本为零,唯一一个成功安装的设备,晚上收集了20分钟的数据,就发生了故障。

当天晚上,曾庆伟集合大伙复盘,作为场地试验的负责骨干,他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绝不能听“天”由命,本次试验是仪器应用落地的关键步骤,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尽快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最大程度降低试验失败的风险。

讨论会一直开到凌晨,最终他们决定尝试“速战速决”的办法:早上8:00进试验场,提前发动车辆预热,准备器材,保证天亮后可以迅速安装调试,中午协调送饭到方舱,不休息,争取15:30太阳落山之前完成当天既定任务……

“按照工作分工,三人一组,每个人脱手套工作至多10分钟后到方舱取暖,保证合理轮换,提高效率……”有过高寒地区生活经验的曾庆伟补充道。

“明天所有同志提前做好防寒措施,争取一周内完成所有安装调试,绝对不能拖!”

第二天,由于准备工作较为充分,各个设备安装调试终于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帽子、围巾裹上冰霜顾不得,站久了脚底钻心刺痛甚至失去感觉顾不得,仪器表面的冰冷刺骨也顾不得,大家心往一处使,与时间赛跑,与进度赛跑。仍是冰天雪地,但大家的干劲,热火朝天。

7天后,所有仪器全部安装调试完成,设备陆续传回试验数据。大伙终于松了一口气。

“庆伟,给我们讲讲你代职上西藏的事吧!”午饭过后,例行巡视场地时有人提议。

“那是屋‘极’,咱们这是冷‘极’,暗示咱们什么工作都要做到极致啊。”

“哈哈……”众人仰望天空,太阳光折射出一圈五彩的光环,格外夺目,他们坚信,这次试验必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