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我军相关领域最新成果阐释,也有近几场局部战争外军尖端技术介绍,这样的课太解渴了!”近日,信息通信学院某生长干部学员班次的讲台上,教授苏泽友用他充满“战味”的授课,让大家迅速领略到数据链的无穷魅力,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用教学服务战场,又用实践成果反哺理论教学,多年来,苏泽友将一门门好课“重塑”,他的每堂课都“不一样”。
去年,学院迎来首批融合式培养学员。尽管数据链专业本身已有一套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苏泽友却有另一番考虑。“当前信息通信岗位呈现出业务综合、能力复合等特点,融合式培养不同于以前的‘3+1’、‘4+1’,我们必须针对岗位需求和学员知识结构重塑课程体系。”教学研究会上,苏泽友一席话掷地有声。
压缩导论等基础性知识,加强仿真能力和系统构建能力锻造……苏泽友找来这批次学员前三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带着教学团队人员反复研究,果断将多门有口皆碑的“好课”推倒,重塑为一门门更加注重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新课。
“工作量相当大,打造一门‘好课’不容易,让一门‘好课’‘浴火重生’更难。”教研室主任黄健介绍,为了让课程体系与改革转型后的部队岗位精准对接,苏泽友带领大家加了很多“大班”,一遍遍地跟自己“较劲”,办公室灯光经常亮到午夜。
“好课”必须对接战场,苏泽友深谙这一道理。为了“改造”战味不浓的课,他没少下功夫。
从全军第一部数据链系统作战运用教材,到第一套数据链组织运用模拟训练系统,再到第一部规范数据链系统作战运用的法规,随着军队信息化进程推进,苏泽友的教学也在不断求新求变。他参与全军重大科研和演训任务30余项,紧贴部队实际更新教学内容,所编写的200多份教案中没有一份相同。
复制昨天的经验打不赢明天的战争,重复昨天的课程也培养不出适应未来战场的人才,这是苏泽友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苏泽友看来,不仅课程内容不能走“老路”,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同样要开“新路”。“专业条件越贴近最新的实战环境,越有利于学员练好‘杀手锏’。”
他积极借鉴某部试点成果,大力推动专业条件建设,从框架结构到设施设备,都与一线作战部队动态“一脉相承”。“实验室连着战场,处处能感受到浓浓的‘战味’,每名同志都以打仗的心态对待实操训练。”一名学员感慨到。
在苏泽友的简历里,有这样一组数据:10年足迹遍布各个战区,20余次参加军委和战区以上重大演习活动,连续20多年参与组织并主讲学院毕业综合演练课程,为部队输送超过上千名数据链专业骨干人才......部队与课堂的距离就在这样的“摆渡”中拉近。
每年,一批批学员在苏泽友的“好课”上学习新知,在这个“硝烟十足”的“战场”磨砺,底气十足奔向部队岗位;每年,一段段喜讯传来,学员们不断向苏泽友诉说着在部队建功立业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