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受邀参与多次全军重大演训活动,胸怀为战育人使命,为部队备战训练提供“科大方案”,贡献“科大智慧”; 他将鲜活的战例和真实的数据带入课堂,让学员们感到“硝烟味阵阵扑面而来”。
他是学员口中“一上课就圈粉”的宝藏教员,既是学员的知识导师,又是学员的良师益友。有人说他概念深入浅出,能让大家快速吸收;有人说他上课神采飞扬,能带动整个教室的热情,他就是电子对抗学院某教研室主任罗金亮。从教以来,他深耕于电子对抗战术理论研究与教学,2019年入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卓越青年人才培养对象。
30余个部队,12000余公里,3600余小时,这是他留在部队的足迹。十二年来,他带着问题、拖着行李箱,穿过北国边陲、西南山岭,跑过南方小镇、戈壁大漠,始终奔波在一线作战部队。
他的作战靴上落满了阵地上的“硝烟”和灰尘。这双靴子他穿了好多年,曾陪伴他匆匆走过拥挤的人潮,走过错落有序的宿营帐篷,走过整整齐齐的装备车辆,走向电波涌动的无形战场……
“仅靠书本是学不透战争的,必须到一线去看去学习”,部队战训活动被他锁定为汲取实践知识的“源头活水”。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18年远赴广东某驻训基地,与部队开展联教联训所收获的电子对抗无人机实飞、实侦、实扰组训经验。
“受领任务、远程机动、技术阵地准备、发射阵地准备”,随着一声“发射”的口令,无人机腾空而起、直冲云霄,还没来得急为无人机的成功发射喝彩,又迅速转入到侦察干扰任务中……“报告,无人机XX状态不稳定,无法对目标实施侦察定位!”面对学员遇到的困难,罗金亮紧盯屏幕、认真分析、手把手带学员检查调试,一切调整正常后,身上的迷彩已被汗水湿透。
在接下来的座谈会中,该旅领导的一番话更是给他敲响了警钟:刚毕业到部队的新排长“水土不服”,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熟悉部队的战备要求和训练标准。
为了让课堂更加紧贴战场,他和团队加快了赴一线部队考察调研的步伐,在优化课程设计的同时,不断创新改进毕业演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为学员们铺设了一条“从基础理论到综合实践再到岗位任职”的成长之路。
面对海空电子对抗战术教学研究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他带领教研室以热点问题为牵引、以前沿技术为支撑,聚力开展“反无人机电子对抗”问题研究,研制了“反无人机电子对抗作战研究平台”。
这个平台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结合可重编程模块,学员可根据干扰任务需求,自主设计干扰策略,通过调整代码重新生成干扰波形。看到自己的想法变成可开展实际攻击的设备,学员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实战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今年盛夏,皖中某教学基地内,一台台电子对抗装备在伪装网的掩护下蛰伏于山地之间,红蓝双方在荧屏闪烁、键盘声声中展开激烈交锋……
在这场代号为“DK-2021”战术演习中,罗金亮和团队精心打造逼真战场环境、构建实体化蓝军部队,将部队任职班的学员和本科生混在一起编组,力求为毕业学员打造“沉浸式”战场体验,他所带的学员作为“首秀嘉宾”,被编入首次参演的反无人机电子对抗分队。
“侦察组迅速对来袭无人机实施侦察测向,干扰组准备实施链路压制!”伴随着键盘的阵阵敲击声,一个又一个桀骜多变的“鹰隼”在无形中被悄然“猎杀”,为作战行动提供了有效支援。
看着即将走上战位的学员们追击林中“魅影”,锁定空中目标,罗金亮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学员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只待走向部队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