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防科大电子对抗学院《电子对抗战术演习》等2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好课该是什么样?答案就在潜心耕耘的时光中。
图为教学技能工作坊
一堂“机器学习算法”课,能否讲出流动的美感?
参加电子对抗学院组织的教学培训前,新任职教员陈皖玉觉得“可能有点难”。
如今,答案有了转变。
在第三期教学技能工作坊现场,来自不同专业的青年教员,围绕教学设计展开讨论。经过几轮“剥洋葱”式的剖析,陈皖玉尝试运用BOPPPS模型构建微课,让原本枯燥的讲授,有了“起承转合”的韵味,得到了小组成员的一致点赞。这是学院集体研究教学,提升课程质量的生动缩影。
教学是办学治院的核心使命任务,学校第二次党代会鲜明提出,要以战领教、为战育人,培养备战打仗急需的军事人才。近年来,学院专题召开议教议训会,谋划人才培养任务台账与学科专业建设;聚焦5大核心课程群,构建以课程和教材为重点的特色教学体系;定制培养方案,锻造晓于实战的师资队伍;拓展育人渠道,着力培塑“政治+军事+科技”人才。
在各专业系,系室主要领导全程参与磨课研课,高职专家驻点各课程组,指导课程建设;逐人说课、示范观摩、集体研讨、团队培训……一系列举措,推动教育教学全面提质增效。广大干教将三尺讲台视作第一阵地,扎根教学、交流教学、研究教学已蔚然成风。
新学期伊始,一场特殊的授课在信息化教学楼进行。
台上,《射频电子技术》课教员董瑞利用仿真系统,熟练地绘制出一组电路图,一边演练,一边讲解。
台下,课程组其他教员充当“评审团”,现场点评打分。
“课时压缩的情况下,现役装备中高频使用的器件,应当着重讲。”授课结束,同事给出了犀利的评价。
“谐振功率放大器是这一章的经典内容、重点内容,不能偏废。”董瑞坚持自己的观点。
摆事实、列数据、谈经验、作对比……面对分歧,大家各执一词。一时争论不下,索性上台“PK”,寻找最优解。
“射频电子技术在电磁战场上应用广泛,必须把课程一点点掰开揉碎,让学员真正学到、做到、得到、悟到。”教研室主任陈翔介绍。这样的集体备课,课程组每周都在坚持。会议室里,大家围坐在一起,环节一个一个设计,教案逐字逐句推敲。研讨过程中,课程不断被解构、重组,牵引教学目标的那根主线,随之浮出水面。
图为《射频电子技术》课程组探索创新教学实践平台
2021年,《射频电子技术》被评为湖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这一次,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建成能向国际推广的全英文线上精品课程。
课程组将课程内涵建设划分为装备电路、思政建设、虚拟仿真等六个模块,六名骨干教员分别认领一个擅长的课题,先分头推进,再进行整合。几分几合之间,为战育人的效能更加凸显。
众人拾柴火焰高。新学期的课堂上,学员们眼神亮了、互动多了,“天书”不再神秘,主讲的几名教员被学员圈粉为“道破天机的人”。
“晚上七点半,请到会议室实施红外课程的打磨工作,冯云松和吕相银分别针对前一阶段教学,介绍相关情况,包括疑难问题、所需帮助等。”
临近正午,刚刚结束授课的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冯云松,手机叮咚一声响。打开一看,是杨华教授正在跟进近期的授课。
为提升教学质效,今年以来,包括杨华在内的12名高职教员根据专业方向“驻点”各课程组,全程参与备课磨课。
图为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系级试讲
前不久,冯云松围绕激光与红外技术为研究生学员授课,磨课期间,专家们“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思路观点,让他茅塞顿开。后续授课中,冯云松在传递前沿技术的同时,讲清底层机理,完善教学设计,进一步打牢了专业基础,活跃了课堂氛围。
“授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艺术,想把课上好,必须像研究学术一样研究教学。”这是教授郝士琦常常说的话。“驻点”课程组以来,她时刻关注着授课进展,手把手帮带青年教员。
为扶持教学倾囊相授的专家教授还有很多。教学工作会议上,全军优秀教师、学校“教书育人楷模”尹成友教授提出深刻的“教学五问”;已经办理完退休手续的教授崔琛,坚持参加集体磨课,讲到激动处,索性撸起袖子,到讲台上亲自示范;在某专业系,一批教授担任课程组责任专家,通过质询答辩的模式,帮助青年教员强化重点教学内容……
“教授们也有自己繁重的课题任务,但仍旧冲在教学一线,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何为‘课比天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朱斌说道。在专家教授的带动下,广大教员积极研究教学、交流教学,好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盛夏时节,热浪滚滚,演兵场上,不见硝烟弥漫,只有成千上万束电磁波在无形空间内穿梭交织。逼近真实战场的复杂电磁环境下,来自各层级、各专业的数百名学员混合编组,展开全流程全要素对抗。
这样的毕业综合演练,学院已组织多年,是对学员四年所学的融会贯通,更是学员走向战场前的再淬火。
图为学员参加毕业综合演练
未来战争是多元力量的体系融合。从想定到评估,该演练全程跨专业联合实施、联动展开。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实现了从专业对抗向综合对抗,由兵种作战向联合作战的不断延伸,进一步推动教学精准对接部队、紧密衔接战场。
构建教学体系,是一场全员联动的“大会战”。在党委机关的统筹下,各专业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师资优势、平台优势,有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用、融合完善。
近3年来,学院课程建设多点开花、成果频出。《电子对抗原理》等39门(次)课程获评省级一流建设和示范课程、《电子对抗战斗组织与实施》等14门课程获评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2部教材获评全国首届优秀教材二等奖,获得军队(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0余项,擦亮了“全军网电人才培养主基地”的金字招牌。
不久前,学院某系组织召开“主攻强军思想,构建两大体系”研讨座谈会。一批政治理论教员整装集结,成立强军思想研习小组,探索思政课程改革,吹响了“强德育、铸战魂”的教学研究冲锋号。
战鼓催征,一支支为战育人的红军铁军整装集结,向“新高地”阔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