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大
攀登
发布日期:2023-12-13 作者: 杨涛榕 访问量:

“我看了你的文章,写得不错。” 两年前,教导员看完我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件后,鼓励我的话语仍回荡在耳畔。经过两年的学习和锻炼,我已经从“宣传小白”蜕变成队里的“新闻骨干”,并多次在各大平台上稿,两年来,我不断努力着,尽管向上的道路布满荆棘,但我从未停下向上攀登的脚步。

第一次开始真正接触到新闻写作,是一篇主题为“初到长沙的生活”新闻稿。新闻小组的组长把任务交给了我。一开始我觉得才四五百字,根本不算难事,于是洋洋洒洒写下了第一篇作品。然而很快被组长否定了。“语言表达太过生硬,重写后发我”。听到他的评价,我愣在原地。我不甘心地多次修改,但稿件还是被一次次退回,直到组长无可奈何地说:“先这样吧,我改一遍,你注意一下两篇文章表达方式的异同。”两相对比之下,我才明白,新闻写作的语言可以如此“活泼”,表达可以如此丰富,我也在对比学习中,领悟了一些新闻写作的真谛。几天后,修改后的文章总算刊登出来,我也迈出了新闻写作的第一步。

没过多久,大队组织了一次新闻骨干的培训,目的是以老带新。在王涛教导员的介绍中,我总算能把那些新闻骨干的名字和身边陌生的面孔对应起来。听到李怡菡的上稿数占了整个大队上稿数的四分之一时,我震惊地看向前排那个纤瘦的身影,非常羡慕,在我眼里,那些“新闻骨干”好像已经爬到了山顶,而我才刚刚起步,但我并不气馁,而是在心中定下了一个远大目标:我一定要不断向上攀登,直到和他们在顶峰相见。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那一年的校运会,我有幸被大队推荐为校强军网实习编辑,负责保障校运会专栏的新闻更新。两天的工作中,我欣赏到了上百篇不同风格的作品,也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学员记者。活动结束那天,由于和大家才刚刚认识,到合影环节时,我不敢加入到队伍中,默默地站在外围。李怡菡捕捉到了我的局促不安,用力地把我拉到人群的中央,大家也凑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杨编辛苦了,感谢杨编”。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新闻集体的温暖。后来我们仍然保持着联系,互相提供稿件素材和灵感。在不断攀登的路上,我也有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后来,我开始尝试向校报投稿。虽然一篇稿子,经常要反复修改几遍才能上稿,但看到稿件真的被刊登出来的那一刻,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回想起我在校报上,发表第一篇文章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修改稿件的那个夜晚,整个学院万籁俱寂,我独坐在电脑前,对照着组长给我的修改建议,逐字逐句地捋顺,一字一句地润色。我翻遍了往期的所有文章,又重点挑出几篇题材相似的认真研读,前后修改了四遍,我的作品《撕裂与新生》终于登上了校报。尽管这个过程又苦又累,但上稿带来的成就感让我充满了动力。

“这篇稿子你帮忙修改一下,他第一次写,不太熟练。”正在我回忆着攀登之路的收获时,手机突然想起,原来是组长发来的消息。他希望我帮忙修改一下稿件。点开需要修改的文章,映入眼帘的是稚嫩的文字和蹩脚的语言,但感情却非常“真挚”,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第一次写稿时畏缩自卑但又不肯服输的自己。没想到,当初一窍不通的我,在不断攀登的过程中,也成长为能够帮助他人不断向上攀登的人。

在新闻写作的路上,我虽然已经爬到了“半山腰”,但我不会止步于此,未来,我将向更高的平台攀登,一直到达群山之巅。